“草樹知春不久歸,百般紅紫斗芳菲”,四月暮春時節,春花綻放殆盡,枝葉濃蔭蔽日,自然界草木蔥蘢,充滿生機。
然而不少寶爸寶媽卻略顯憂郁,近期不少家長與我發微信訴說:“寶寶近兩個月反復感冒發熱咳嗽,每次都必須吊水才能好,不知如何是好”。今天阜南縣人民醫院兒科醫生在這里跟大家共同學習下兒童反復上呼吸道感染的診治和預防。
定義
兒童反復上呼吸道感染是指1年內發生次數頻繁、超出正常次數范圍的上呼吸道感染,其感染部位主要包括鼻-鼻竇、中耳以及扁桃體或咽喉。據統計全球5歲以下反復呼吸道感染兒童每年死亡1000萬例,其中發展中國家占90%。上呼吸道相較于下呼吸道更容易發生感染,據調查顯示,我國反復上呼吸道感染患兒日就診量占呼吸系統疾病日門診量的比例高達10%~20%。
發病因素
引發兒童反復上呼吸道感染的主要危險因素包括以下兩個方面,(1)生理和遺傳因素:特異性反應家族史,過敏、特異性反應,低體重兒、早產兒,氣道結構異常等;(2)環境因素:缺乏母乳喂養,父母吸煙、孕期吸煙,營養不良,不注射疫苗,氣候和環境因素(暴露于污染),住所環境潮濕等。
臨床表現
對于反復上呼吸道感染者,其感染部位不同,其臨床癥狀各有不同。主要包括以下幾個方面:①鼻-鼻竇部感染(患兒常有鼻塞、流膿涕、面部疼痛、頭痛,嚴重者可出現發熱);②中耳感染(急性非化膿性中耳炎患兒常表現為持續性耳痛、鼓膜積液;而急性化膿性中耳炎患兒可有高熱、劇烈耳痛的癥狀);③扁桃體感染(急性卡他性扁桃體炎有咽痛、低熱和其他輕度全身癥狀,急性化膿性扁桃體炎可誘發咽部劇烈疼痛,疼痛常向耳部放射,易出現吞咽困難);④咽喉感染(咽炎初起時咽部干燥、灼熱、異物感,繼有疼痛,吞咽時加重,全身癥狀一般較輕,可有發熱、頭痛及全身不適等癥狀)。
實驗室檢查
90%~98%的反復上呼吸道感染患者由病毒性感染引起,細菌性感染僅占 2%~10%,需明確反復上呼吸道感染的病因,鑒別病毒或細菌感染,可減少抗菌藥物的不合理使用。臨床可根據血常規、病原學、免疫學及過敏檢查以明確反復上呼吸道感染的病因。
治療原則
一般治療:飲食清淡,多飲開水,增加維生素和微量元素的攝取,如有發熱,還應注意退熱。
全身用藥:細菌感染者應使用青霉素類、大環內酯類如阿奇霉素等抗菌藥物,病毒感染者酌情使用抗病毒藥物。
局部用藥:鼻塞嚴重者可短期使用減充血劑或醫用高滲海水,伴有過敏的局部用抗組胺和糖皮質激素噴鼻,咽痛可用局部霧化藥物。
免疫調節劑:細菌溶解產物(泛福舒)是目前相關證據等級最高的免疫調節劑,可有效減少低齡兒童反復呼吸道感染的發生。
預防原則
1.生活方式及環境干預:經常鍛煉,增強體質,合理飲食,生活環境保持整潔通風,避免兒童接觸到二手煙,盡量避免去人群聚集的場所。
2.疫苗接種:疫苗接種是針對特定病原體提供的一種有效的主動免疫。國外指南推薦6個月以上且沒有禁忌證的兒童應常規接種流感疫苗。由于病毒的血清型有數百種之多,無法針對每一個血清型都制備出相應的疫苗。因此,推薦常規接種流感疫苗的同時,合用其他的預防手段來減少上呼吸道感染的發生。
兒科二病區 王文輝 供稿
3號樓9樓 科室電話672908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