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徽省阜南縣汪寺廟村衛生室是村民生病診療的一個重要診室,村民生了小病步行到鄉衛生院需要10多里路,到縣醫院就診來回則需要50多公里的奔波。然而,村衛生室只有兩間半的房子,與村委會緊挨著,遇到流感的高發期,狹小的衛生室根本無法滿足村民們看小病的需求。這,也是擺在村委會面前的一道難題,多年以一直無法解決。
圖為:阜南縣人民醫院黨委書記、院長陳雷(左三)和扶貧干部一起開扶貧會。
“汪寺廟是一個擁有5000多人口的大村,村民的健康是脫貧的重要保障。建一個像樣的村衛室,才能夠真正解決汪寺廟村的群眾看病難的現狀。”阜南縣人民醫院院長陳雷在院黨委會議上提出了解決的方法,班子成員均是精準脫貧的隊員,對于汪寺廟的狀況都十分熟悉,當陳雷院長提議說出來之后,班子成員一致同意幫助汪寺廟村重建一個新的村衛生室。
白天,陳雷院長要處理院內的院務工作,夜晚,他奔波的腳步走在脫貧的路上闊步向前。
天色漆黑,大雨傾盆。2017年的6月21日晚,阜南縣人民醫院黨委書記、院長陳雷不顧白天工作勞累,冒雨驅車來到阜南縣段郢鄉汪寺廟村,連夜與當地村干部謀劃脫貧大計,共同懇談汪寺廟村的下一步脫貧工作的重點。此時,阜南縣委宣傳部副部長、汪寺廟村第一書記、扶貧隊長郎君,段郢鄉黨委書記王培養,鄉土地規劃所所長范全磊,縣醫院工會副主席、駐村專職扶貧干部萬鵬躍、汪寺廟村書記汪本學,村主任汪曉麗,村副書記柏方影,村委委員汪善虎參加懇談。
圖為:阜南縣人民醫院扶貧干部們在一場大雨后,踏著泥濘進村走訪貧困戶。
在這次夜晚召開的懇談會上,陳雷院長指出:縣委、縣政府高度重視脫貧工作,把脫貧工作列入的攻堅戰。按照縣委、縣政府的要求,縣人民醫院與汪寺廟村結成幫扶對象,要加快汪寺廟村的脫貧步伐,從四個方面作為主要抓手,一是為保障汪寺廟村群眾健康,建一所功能齊全、寬敞明亮,符合規劃的新村衛生室,為汪寺廟村的群眾提供一個嶄新的健康宣講陣地。二是升級改造村室,改善村室的辦公條件,按照上級要求完善村室的建設,給村干部創造一個良好的辦公環境,更好地為汪寺廟村群眾服務。三是以“健康阜南”為統領,大力普及健康防病知識,活躍鄉村健康文化。四是加大調整種植業結構,從引進中藥品種到廣開銷路,全力打造中草藥種植示范基地。帶動全村群眾快速脫貧,發家致富。五是駐村專職扶貧干部要毫不松懈,加大工作力度,不斷創新工作新思路,新方法,助推脫貧工作又好又快發展。
段郢鄉黨委書記王培養指出:感謝阜南縣人民醫院對我鄉汪寺廟村脫貧攻堅工作的大力支持,汪寺廟村全體村干部要凝心聚力,團結一致,在縣人民醫院的幫扶下,帶領全村群眾找方法、尋路子,積極推進汪寺廟村的脫貧攻堅工作。
縣委宣傳部副部長、汪寺廟村第一書記、扶貧隊長郎君也道出了自己的心聲:汪寺廟村干要切實增強工作責任感和緊迫感,在阜南縣人民醫院的具體幫扶指導下,多動腦子,多找方法,多干實干,為全村群眾多謀福利,力爭把汪寺廟村打造成全縣脫貧攻堅的先進村、典型村,成為脫貧工作的亮點。
汪寺廟村干部聽后激情高漲,紛紛發言,表示要全力做好本村的脫貧攻堅工作。汪寺廟村書記汪本學激動說:“村里一直想重新建個像樣的衛生室,讓群眾在家門口就能看病,但是村里沒有這筆經費呀!”
村主任汪曉麗興奮地說:“村衛生室一升級,汪寺廟的老百姓看病再也不用東奔西跑了!”
一句句炙熱的話語,共同謀劃著汪寺村的明天,勾勒出汪寺廟美好的愿景。懇談會結束后,陳雷院長和眾人又冒雨實地查看了新村衛生室的選址。
陳雷指出著新址說:“地址選好后,要立即設計圖紙,圖紙審批后,立即動工,決不能耽誤群眾看病。我們一定要為汪寺廟村的老百姓做實事,干真事!”
說干就干。2017年9月,汪寺廟村的村衛生室正式動工。
國慶假日期間,陳雷院長利用節假日到段郢鄉汪寺廟村走訪看望貧困戶。
在駐村扶貧專干、院工會副主席萬鵬躍陪同下,陳雷院長先后來到貧困戶汪化剛、汪化武 、王金龍、王金強家中,親切詢問他們的家庭狀況,鼓勵他們要勤勞致富,爭取早日脫貧。陳雷院長還為貧困戶提供脫貧致富信息,依托汪寺廟村的現有條件大力發展養殖業、種植業,加快脫貧步伐,增加收入。
走訪慰問貧困戶后,陳雷院長來到汪寺廟村查看由縣醫院出資修建的村衛生室建設情況,建好后的村衛生室將擔負起健康宣傳的主體功能,增強汪寺廟村群眾的防病意識。隨后查看縣醫院出資種植的百畝中草藥基地,了解中草藥的長勢。在村室,陳雷與汪寺廟村干部親切座談,了解縣醫院近期結對幫扶的工作進展情況。
圖為:阜南縣人民醫院黨委書記、院長陳雷(中)到汪寺廟村查看村衛生室建設情況。
陳雷表示,縣委、縣政府高度重視扶貧工作,阜南縣人民醫院作為汪寺廟結對幫扶單位,一是要按照習近平總書記提出的“四個切實”,落實領導責任,做到精準扶貧,強化社會合力,加強基層組織,充分認識健康脫貧的重要性,全面投入到脫貧攻堅工作中 ;二是對困難群眾要格外關注,格外關愛,格外關心,把黨的關懷真正送到貧困群眾家中;三是發現和培養一批致富帶頭人,發揮領頭羊的作用,帶領廣大群眾共同脫貧奔小康,一個都不能少;四是幫扶工作人員要盡心盡責,牢記脫貧攻堅的職責和使命,落實縣委、縣政府的脫貧政策,堅決做好脫貧攻堅工作,齊心協力把汪寺廟村打造成全縣脫貧工作的亮點,在“老災窩”里奏響“致富曲”。
駐村扶貧專干及結對幫扶人員、汪寺廟村干部紛紛表示要堅持因地制宜,廣開致富門路,千方百計幫助群眾增加收入,讓汪寺廟村群眾的日子越過越甜!
汪寺廟村的土地肥沃,土壤質量特別適宜種植中草藥,村民種植的杭白菊收成不錯。阜南縣人民醫院脫貧工作隊在多方考察的基礎上,與村委會一班人反復商討后,決定劃出一百畝土地種植芍藥。
2017年的春天,百畝芍藥種植基地正式開種,一株株幼苗在村民的精心呵護下,帶著致富的夢想植入這片土地。綠色的幼苗日漸成長,尚未開花的芍藥種植基地就吸引來了眾多外地鄉鎮的參觀者,他們前來學習中草藥種植幫助農民脫貧致富的途徑。
2018年2月,在阜南縣人民醫院黨委的殷切關注下,段郢鄉汪寺廟村一座三層的新村衛生室拔地而起,寬敞明亮、舒適干凈的治療室再也沒有先前那樣擁擠了??吹叫碌拇逍l生室建好,村支書汪本學說:“這下汪寺廟村的父老鄉親看病再也不用那么擠啦!”
讓人民群眾擁有健康的身體才是發家致富脫貧的重要保證。陳雷院長說:“我們不能要幫助汪寺廟村建好村衛生室,更要把黨的健康脫貧政策宣傳到每一位村民。”陳雷院長要求健康脫貧工作隊要對照標準,迅速補齊短板,確保健康脫貧工作落實落地,立即行動,夯實責任完善建檔立卡貧困人口、因病致貧返貧人數各類數據,要突出重點、注重實效。積極開展貧困人口大病專項救治工作,了解9種大病的種類必需走臨床路徑。所有醫務人員要熟悉“351、180”健康脫貧政策,切實提高醫務人員對貧困人口醫療保障政策知曉率,在門診及各個服務窗口體現對貧困人口的關心和關懷,同步推進貧困人口健康教育、定期隨訪、讓貧困人口真正實現健康脫貧。
陳雷院長在扶貧工作會議上說:健康脫貧工作是當前工作的重中之重,要抓住三個關鍵,做到“大病集中救治一批、慢病簽約管理一批、政策兜底保障一批”,全面實施精細化管理,完善各類相關資料,全面推進信息化建設,做到數據精準,信息詳細。同時著重抓好三點工作,一是抓住時間點,緊扣時間完成健康脫貧各項工作任務;二是抓住工作重點,上下銜接,無縫對接,脫貧工作人員思想要高度統一,各科室要與醫務科、醫共體辦公室及時溝通,緊密協作;三是抓住政策重點,完善總結好全年健康脫貧各項業務資料,全力做好“保、治、防、提、創”,吃透精神,把握方向,不斷提升業務能力。按照阜南縣委、縣政府、縣衛計委的工作要求,全力推進新時代健康脫貧工作上臺階,增強貧困人口獲得感、幸福感。努力做到貧困人口基本醫保、簽約服務、慢病管理、政策宣傳、健康體檢、醫療幫扶全覆蓋。將健康脫貧工作向縱深推進,確保健康脫貧工作穩步、扎實開展,助力阜南縣脫貧攻堅戰奪取全面勝利。
繪出美好的藍圖,確定脫貧的目標和方向,阜南縣人民醫院脫貧工作隊員們滿懷著豪情,披著霞光,一次又一次地奔赴在前往汪寺廟的脫貧道路上,用一腔熱情全身心把投入脫貧攻堅的工作中去,用實際行動譜寫新時期白衣天使的脫貧新篇章。
(陸宏曉 魏振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