編者按:安徽省阜南縣以著力提升基層醫療服務機構整體水平為切入點,持續深化醫藥衛生體制改革,把推進醫療衛生服務均等化、減輕群眾醫療費用負擔、減少因病致貧返貧幾率作為根本出發點和落腳點,創新實施醫療服務城鄉一體化,走出了一條符合自身實際、具有地方特色的公立醫院改革新路子。
為了全面宣傳該縣基層醫療改革措施及成果,中國網城鄉頻道特在《地方新聞》、《城鄉醫療》欄目陸續推出“基層醫改看阜南”系列報道。今天刊發第二篇:《把自己當患者:一個縣委書記的醫改情懷》。
把自己當患者:一個縣委書記的醫改情懷
中國網城鄉中國訊(陸宏曉 魏振強 許慶吾 通訊員王軍、張夢虎)自2015年4月縣域醫共體工作在安徽省阜南縣試行以來,基本實現了縣委縣政府提出“百姓得實惠、醫院得發展、醫生有激情”的醫改目標。阜南醫改之所以能取得實效,和縣委主要領導大力支持是密不可分的。據記者不完全統計,僅從2015年7月17日安徽省省立醫院和阜南縣人民醫院醫療聯合體揭牌至今,阜南縣委書記崔黎多達幾十次深入醫改一線調研,并給予政策傾斜,足以說明醫改試點工作在他心里的位置。
一個國家級重點扶貧縣的縣委書記情系百姓、心系醫改,夙興夜寐籌謀方略,引起了記者的關注。近日,記者走進崔黎書記辦公室,和他進行了一番對話。
記者:崔書記,您好!首先感謝您在百忙之中接受我們中國網的采訪。阜南縣的縣域醫共體試行以來,取得了初步成效,為基層醫改探索了一條成功的路子。我們在這幾天采訪過程中,很多醫改參與人員一致認為如果沒有縣委書記的大力支持,所謂醫改就會成為走過場。請問崔書記,在縣委縣政府這個層面上,縣域醫共體試點工作中都做了哪些主要工作?
崔書記:感謝中國網對我們阜南縣醫改試點工作的關注!醫改試點剛開始也有一些難處,首先給醫生的工資有保障,縣政府就這一筆保底工資就需要五、六千萬,這對我們阜南這樣的貧困縣來說不是個小數目。過去沒有把醫生當做公共衛生服務人員,其實醫生干的事業和教師一樣,都是公益、良心事業,所以怎么能把他當成是掙錢的人呢?如果我們政府把醫生當成一個掙錢的人、把醫院當成掙錢的機構,那還是咱們黨委、政府辦的醫院嗎?公辦醫院沒有做好,老百姓整天說“看病難、看病貴”,那是對我們黨委、政府有意見呀,他不是對醫院有意見,是說我們工作沒有做好。醫改的出發點就是怎么解決老百姓看病難、看病貴的問題,其實我們自己也就是個患者,要以一個患者的角度來搞醫改。
阜南縣域醫改試點初步取得成效,我認為第一步是選對人。以前的醫院院長貪腐案件對我觸動太大了。為了選擇合適人選來擔任阜南縣人民醫院院長,我們耗費了5個月時間,期間安排縣衛計委主任兼任縣醫院院長。醫院是知識分子集聚和醫患糾紛較多的地方,必須要安排德才兼備,而且又懂業務的人來擔任,政府醫改體制再好總得要人來落實,所以選對人、用對人很關鍵。
老百姓說看病貴,貴在什么地方?以前我不了解、沒有太在意,自從某醫院骨科主任在鋼板、紗布、綁帶等耗材方面一年就受賄100多萬后,我理解了,他們“賺”的不都是老百姓的血汗錢嗎?看病貴,貴在耗材、藥品無限制的漲價上,而不是貴在技術上,這是極不正常的。老百姓看病難,難在什么地方?是對地方醫院的不信任,另外,地方醫院沒有診療水平、診療水平低,實際上有些病人在鄉鎮衛生院就可以治了。醫院出問題患者是看不到的,但是能感受到。
所以,在怎么解決醫院院長人選這個問題,我們當時思考很久,最后選擇陳雷同志到縣人民醫院當院長。陳雷原是縣新農合辦公室主任,他覺悟比較高,任職7、8年期間,每年都被評為省新農合工作先進分子,也是全國新農合先進個人和全省人民滿意公務員,他自我要求比較嚴,自我約束能力強,另外他還是醫學專業畢業的。據我了解,他在新農合工作期間,他不光審核哪些帳是否能報銷,還經常做年度資料分析,善于使用大數據,將分析結果給上級醫療衛生專家,供專家們業務研究使用。
第二步是放權。用人就要給權,我們給他管理權、用人權、財務權、建立機制權,我們黨委、政府負責監督。
過去縣公立醫院進人,都是由縣人事局和衛生部門一起去招人,這樣招來的人管用不管用是個問題?,F在這個權力全部下方給醫院,我都不相信你醫院會自己害自己,目前進的人都醫院自己挑挑揀揀進來的,都是優秀人才。另外,只要是安徽醫科大學、蚌埠醫學院的本科生,可以免試進來。他們進來后,縣鄉統籌使用,下到鄉鎮衛生院每月多補助1000元。制度建立后,醫生不敢有灰色收入,這1000元對年輕醫生來說不是小數目,當然,更是政府對他們的一種認可。
給他用人權、給醫院建立機制權的目的,是讓其將改革進行到底。前年,縣人民醫院有56個到退休年齡不愿退休的醫生,年齡最大的70多歲。過去社會上講醫生年齡越大越值錢,那是過去診療方式落后靠的是經驗,現在肝臟、血管上長瘤子都能通過儀器看得清清楚楚,還要你去號脈嗎?要改變老觀念。該退休不退休害處太大了,首先他看病是用老方式,對現代醫療器械不熟悉、不會使用,連最起碼的醫療信息化都不會應用,操作電腦只會用一個手指頭在敲鍵盤,你六、七十歲的人“一指禪”要耽誤多少事情呀。年輕的大學生在后面干著急,父母親供養他上大學5、6年,甚至7、8年,看到自己兩秒鐘就能搞定的事情,“老資格們”卻要搞老半天,感覺是一種侮辱呀。其次,年齡大了不能帶領科室搞學術研究,不能提高診療技能,這樣患者不就去其他地方診療了嗎?這樣看病成本不就大了嗎?還有,該退休不退休也違反國家用人規定。對于這個問題,在我們縣委縣政府給縣醫院領導放權后,都迎刃而解了。目前,已退下去的醫生看到醫院兩年來的發展變化,也感到自愧不如,打心眼里佩服。
記者:因為涉及到基層醫改的一些專業術語,甚至一些醫務人員也不太熟悉,但是我們發現您對這些術語非常熟悉,比如什么醫聯體、醫共體、分級診療、雙向轉診等等,您都能如數家珍,就這些具體工作,您認為難度最大的是哪一項?
崔書記:醫共體,就是縣域醫療共同體最難。醫聯體是我們醫院和外地大醫院聯合,技術合作、資源合作,是互惠互利的對等關系。而醫共體是把基層的醫療資源當中的人、財、物捆綁在一塊的,這必然將觸及部分人員的利益問題。過去鄉鎮衛生院是縣衛生局當家,我跟衛生局講:“你們別當這個家了,你們不了解情況,專業的事情交給專業的人干。”當時有個別鄉鎮衛生院院長強烈反對,他為啥反對?明顯是觸及他自身利益了嘛!我們突破了這個障礙實施醫共體,讓縣醫院的醫生下去搞,下去一個業務水平高、管理能力強的人,馬上就把這家鄉鎮醫院搞活了。
實施醫共體工作,我們當時提出三句話,一是百姓得實惠,二是醫院得發展,三是醫生有激情。從現在情況看這個目標已經基本實現。
你不管到阜南縣哪家鄉鎮醫院查看,各方面都進步了,包括下去的醫生工作也有激情。曾經社會上有人看不起醫生,是因為醫生沒有把自己的義務履行好,他拿著灰色的收入哪有心思看???整體都在擔心紀委哪天別找到自己,醫生要是把自己的職業當成掙錢的事業來做,那就完了??h里下去的醫生,老百姓也相信縣級醫生的水平,來就診、問診的也多了。年輕的醫生在鄉鎮和農村患者打交道多了,不但可以多接觸病號增強業務水平,還可以和群眾建立友誼,自己感覺過的很充實。
過去我們醫生不愿意出去學習,因為去學習就沒有紅包了?,F在醫生出去學習工資一分不少,還給報銷學習費用,很多醫生工作好幾年了,水平還不如在外地學習半年提升得多。以前做外科手術手直抖,到外地學習半年回來就可以主刀了。
全縣基本實現了“縣醫治大病、鄉醫治小病、村醫治未(公共衛生服務工作)病”。
記者:您也是農村走出來的干部,聽說您父母現在依然在農村生活,孩子還在外面打工。您對基層醫改傾注大量精力,是否與您過去成長環境有關系?
崔書記:我父親已經過世了。我從小就生活在農村,非常了解農村群眾的情況。我剛才說了,我們自己每個人其實都是患者,當然,只有自己親身經歷了,感受才會更深刻。2014年11月,父親因突發腦干出血去世了;我愛人在合肥省立醫院做微創手術,住了10天院。這些不都是我們親身經歷的嗎?
我感觸最深的是父親發病沒到24小時就去世了,才70多歲,為自己沒能盡孝深感自責。父親腦干出血是高血壓病變造成的,說明平時沒有在意、忽略了。我想:如果平時經常有村醫檢查、體檢,提醒多注意哪方面,或者發病時救治的及時,他也不至于去世,哪怕是坐輪椅,我們也能多盡盡孝心。
我經過思考后,決定以一個患者的角度來調研基層醫療衛生工作。好在2015年4月安徽省衛計委給了我們阜南縣縣域醫共體試點工作的機會,才有今天的良好局面。
記者:我們都知道阜南縣是國家級重點扶貧縣,其他地區很多縣市領導把工作重心放在招商引資上,而您是“咬”著醫改不放松是處于何種考量?您對阜南縣醫療公共衛生方面還有何期待?
崔書記:“兩民”工程是最大的政治,高于一切。宣傳推進基層醫改工作,主要是讓老百姓更多的得到實惠,群眾得實惠了,自然就相信咱們政府了,黨在人民群眾中的威信自然就高大了。我對陳雷他們講,我們摸索著干,怎么對老百姓有利就怎么干,要著力搞好“兩民”工程,即民生和民心,咱們必須統一思想、統一認識。
在醫聯體建立的基礎上,阜南縣人民醫院率先開設腫瘤科,這在縣級醫院也是個有益的嘗試。通過試運行來看,效果還是不錯的,腫瘤患者在縣級醫院就可以接收化療,不用往返大醫院,給患者節約太多費用了。
下一步,我們還將逐步推行“一票制”。國務院醫改部門提出“兩票制”,即藥品或耗材從廠家到經銷商,再到醫院,這叫兩票制。我們現在和藥廠直接聯系了,省去中間環節,又大大地節省了藥品、耗材的進價成本。比如過去1瓶生理鹽水醫院進價是5元每瓶,現在我們直接和廠家進貨價格是2.6元每瓶,而且我們還要求藥廠給我們醫院33%的返點。省掉中間環節,藥廠也開心,因為過去雖然醫院出的價格高,但是廠家并沒有獲得多高的利潤。這種嘗試我們期待能逐步推廣,最大限度地讓群眾得實惠。
就目前阜南縣現有總體醫療公共衛生資源來說,和全縣170多萬人口相比較,是嚴重不足的,人口多底子薄,現有資源翻一番還達不到全國的平均水平,這個工作我們黨委、政府要負責落實?,F在阜南縣群眾當地就診率是76%,我們將加增加醫療資源,爭取當地就診率能達到90%。政府投資15億,并劃撥360畝在建項目、阜南縣人民醫院醫養中心正在緊張建設中。
華東地區基層醫改工作研討會將在咱們阜南縣召開,這次會議將是我們向兄弟醫院學習經驗、總結不足的好機會,我們將不遺余力地做好會議各項工作。
去除疾病,減少病人痛苦,這是醫院的職責,醫改的最終目的是讓百姓得到實惠,我們一定會堅持下去!